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扁豆花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拼音名】 Biǎn Dòu Huā

  【来源】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花。7~8月间采摘未完全开发的花,迅速晒干或烘干,晒时要经常翻动,至干足为止。鲜用时随用随采。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解暑化湿,止泻,止带。用于中暑发热,呕吐泻泄,白带。

  【用法用量】 1~3钱,鲜者加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豆花 《*辞典》【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 Biǎn Dòu Huā

  【别名】南豆花(《广东中药》Ⅱ)。

  【来源】豆科植物扁豆,7~8月间采收未完全开放的花,晒干或阴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浙江、安徽、河南。

  【性状】干燥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下部有绿褐色钟状的花萼,萼齿5,外面被白色短毛。花瓣5片,皱缩,黄白色或黄棕色,有脉纹,未开放的花外为旗瓣所包,开放后即向外反折,翼瓣位于两侧,龙骨瓣镰钩状;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联合;里面有一黄绿色柱状的雌蕊,弯曲,先端可见白色细毛绒。质软,体轻。气微香,味淡。以朵大、色白、干燥者为佳。

  【炮制】去柄,筛去泥土,拣去杂质及黑色花朵。

  【性味】

  ①《山东中药》:“味甘。”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①《本草图经》:“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饮和服。”

  ②《纲目》:“焙研服,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功同扁豆。”

  ③《岭南采药录》;“敷跌打伤,去瘀生新,消肿散青黑。”

  ④《四川中药志》:“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治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口腹泻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一切泄痢:白扁豆花正开者,择净勿洗,以滚汤瀹过,和小猪脊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酱汁拌匀,就以瀹豆花汁和面包作小馄饨,炙熟食之。(《必用食治方》)

  ②治妇人白崩:白扁豆花(紫者勿用)焙干为末,炒米煮饮入烧盐,空心服。(《奇效良方》)

  【各家论述】《本草便读》:“扁豆花亦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消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证也。”

  【临床应用】 治疗细菌性痢疾:干白扁豆花100克,制成100%煎液。口服剂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0.5~1毫升计算,每6小时1次,7天为一疗程。观察13例,经治3~7天后,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7例,进步(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3例,无效3例。治程中未见副作用。据实验证明,每毫升台生药62.5毫克的扁豆花煎液在试管内可抑制宋内氏型、弗氏型痢疾杆菌生长。

  【摘录】《*辞典》扁豆花 《中华本草》【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拼音名】 Biǎn Dòu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Hyacinth Dolichos

  【别名】南豆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ichos lablab L.

  采收和储藏:7-8月间采收未完全开放的花,晒干或阴干。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