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地杨梅

  【出处】《本草抬遗》

  【拼音名】Dì Yánɡ Méi

  【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有白色长毛;叶鞘闭合包于茎上。花轴自叶丛抽出,高约20厘米,密生小花,排列成头状的穗状花序;花赤褐色带黑,花被6片,广披针形,先端尖;雄蕊6枚;子房1室。蒴果开裂,具种子3粒。花果期春、夏。

  【生境分布】生长于平地、山坡或草原。分布我国东北等地。

  【化学成份】本属多种植物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灰分中含硅、铁、锰较多。种子的脂肪油中含亚油酸28~48%,亚麻酸0~0.6%.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治赤白痢,取茎、子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备注】此外,尚有多花地杨梅,其花序伞状,由多个头状小花序构成。生于山坡、林下或原野。分布我国东部、西南及东北等地。它的全草或果实亦同等入药。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