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地桃花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图志》

  【拼音名】Dì Táo Huā

  【英文名】Rose Mallow Root, Root or herb of Rose Mallow, Root or herb of Cadillo

  【别名】天下捶、八卦拦路虎、假桃花、粘油子、八卦草、迷马桩、野挑花、梵尚花、羊带归、虱麻头、奇马桩、红孩儿、石松毛、牛毛七、半边月、拔脓膏、大梅花树、野茄子、山茄簸、油玲花、土杜仲、野桐乔、山棋菜、刀伤药、肖梵天花、三角风、桃子草、刺头婆、千下锤、大迷马桩棵、土黄芪、巴巴叶、窝吼、地马格。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地桃花或粗叶地桃花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ena lobat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地桃花 直立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m.小枝被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被灰白色星状毛;托叶线形,长约2mm,早落;茎下部的叶近圆形,长4-5cm,宽5-6cm,先端浅3裂,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锯齿;中部的叶卵形,长5-7cm,宽3-6.5cm;上部的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4-7cm,宽1.5-3cm;叶上面被柔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状绒毛。花腋生,单生或稍丛生,淡红色,直径约15mm;花梗长约3mm,被绵毛;小苞片5,长约6mm,基部合生;花萼杯状,裂片5,较小苞片略短,两者均被星状柔毛;花瓣5,倒卵形,长约15mm,外面被星状柔毛;雄蕊柱长约15mm,无毛;花柱枝10,微被长硬毛。果扁球形,直径约1cm,分果爿被星状短柔毛和锚状刺。花期7-10月。

  2.粗叶地桃花 本变种与上种极相似,主要区别是:叶密被粗短绒毛和绵毛,下部的叶较宽而很少分裂,先端通常3浅裂,基部近心形,上部的叶卵形或近圆形,具锯齿;小苞片线形,密被绵毛,略长过于萼片;花瓣长10-13m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干热的空旷地、草坡或疏林下。

  2.生于海拔500-1500m的草坡、山边灌丛和路旁。

  资源分布: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2.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较干旱贫瘠的土地也能生长。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以向阳、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于3-4月播种,直播,按行株距33cm×33cm开穴点播,穴深约3cm,每穴播4-5粒种子,每1hm2用种量15-22.5kg.播后覆盖薄细土2cm,浇水保湿。亦可播种育苗,撒播,当苗高15-20cm时移栽。

  田间管理 直播苗高约7-10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生长期间需追肥2-3次,以人畜粪水或堆肥为主。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支根少数,上生多数须根,表面淡黄色,具纵皱纹;质硬,断面呈破裂状。茎灰绿色至暗绿色,具粗浅的纵纹,密被星状毛和柔毛,上部嫩枝具数条纵棱;质硬,木部断面不平坦,皮部富纤维,难以折断。叶多破碎,完整者多卷曲,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和星状毛,掌状网脉,下面突出,叶腋有宿存的托叶。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杧果甙(mangiferin),槲皮素(quercetin)。

  【性味】甘;辛;凉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消种;消热解毒。主治感冒;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淋证;带下;月经不调;跌打肿痛;喉痹;乳痈;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广西药植图志》:虚寒者忌服。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