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鳡鱼

  【出处】《纲目》

  【拼音名】Gǎn Yú

  【别名】黄颊(《山海经》),生母鱼(《岭表录异》),鳏鱼(《太平御览》),黄颊鱼(《纲目》),竹鱼(《脊椎动物分类学》),竿鱼(《鱼类分类学》),杆条鱼(《黑龙江流域鱼类》),黄鱄(《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来源】为鲤科动物鳡鱼的肉。

  【原形态】体细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棱。体长约80厘米,最大者可达2米。头长而前端尖,吻长远超过吻宽。口大,端位,口裂末端可达眼缘的下方。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突起,与上颌前缘的凹陷相吻合,上下颌均粗壮。眼小,鳞细,侧线鳞110~117.背鳍Ⅲ9~10,很小,起点位于腹鲭之后。臀鳍Ⅲ10~11.尾鳍分叉很深。体微黄,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青灰色,颊及其他各鳍淡黄色。

  【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游泳力强,性凶猛。我国除西北、西南外,门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河流中均有分布。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纲目》:食之已呕,暖中益胃。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