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灯蛾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Dēnɡ é

  【英文名】grain moth, tigermoth

  【别名】飞蛾、火花、慕光、扑灯蛾

  【来源】药材基源:为灯蛾科动物灯蛾的成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tia caja Linnaeus.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文火培干,研末。

  【原形态】灯蛾,体肥大,茶褐色,长约3cm,展翅宽约8cm.头小,两侧有复眼1对;口吻发达,下唇须长。触角1对,羽状。胸节连合,有红色部。翅2对,膜质,被有鳞片;茶褐色,前翅具黄白色网状纹,后翅有黑纹数条。足3对。腹部肥大,橙黄色。幼虫长圆形,黑色,有灰黄或赤褐色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成虫有趋光性。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咸;温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解毒敛疮。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