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黄葵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拼音名】Huánɡ Kuí

  【英文名】Muskmallow

  【别名】罗裙博、起风瘀、假三菍、野芙蓉、假棉花、水芙蓉、假芙蓉、药虎、磟碡草、三脚鳖、三脚破。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葵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Hibiscus abelmosch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黄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2m.被租毛。叶互生;叶柄长7-15cm,疏被硬毛;托叶线形,长7-8mm;叶通常掌状5-7深裂,直径6-15cm,裂片披针形至三角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偶有浅裂似槭叶状,基部心形,两面均疏被硬毛。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长2-3cm,被倒硬毛,小苞片8-10线形,长10-13mm;花萼佛焰苞状,长2-3cm,5裂,常早落;花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直径7-12cm;雄蕊柱长约2.5cm,平滑无毛,花柱分枝5,柱头盘状。蒴果长圆形,长5-6cm,先端尖,被黄色长硬毛。种子肾形,具腺状脉纹,具?香味。花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于平原、山谷、溪涧旁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份】黄葵叶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花含β-谷甾醇,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杨梅树皮素-葡萄糖甙(myricetin-glucoside)。干果壳含β-谷甾醇。种子含a-脑磷脂(a-cephalin),磷脂酸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酸丝氨酸缩醛磷脂(phosphatidylserine plasmalogen)和胆碱缩醛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 plasmalogen)。

  黄葵还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及麦角甾醇(ergosterol)。

  【药理作用】种子可用于头痛。它还有一种吸附能力(相当于炭末的43%),能使蛇毒灭活。叶在体外有某些抗菌作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果实有杀昆虫作用。麝香梨内酯虽有内酯结构,但无强心作用。

  【性味】微甘;性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下乳通便。主治高热不退;肺热咳嗽;痢疾;大便秘结;产后乳汁不通;骨折;痈疮脓肿;无名肿毒及水炎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广西中草药》:解毒消肿,排脓止痛。治痈疮肿痛,无名肿毒,蛇头疮。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