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海南粗榧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ǎi Nán Cū Fěi

  【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海南粗榧的树枝和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C.mannii Hook.f.]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10-20m,可达25m,胸围30-50cm,稀达110cm.树皮浅褐色或褐色,间或黄褐色或红紫色,平滑而薄。叶条形,排成2列。质地较薄,急尖或近渐尖,基部圆截形或圆形,干后边缘向下反卷,下面有2白气孔带。种子通常微扁,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长2.2-2.8cm,先端有突起的小尖头,成熟前,假种皮绿色,成熟时红色。种子8-9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于海拔1100m的以下,南亚热带山地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树皮含粗榧碱(harringtonie),异粗榧碱(iso-harringtonine),高粗榧碱(homoharringtonine),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去氧粗榧碱(deoxyharringtonine),去甲基三尖杉酮碱(demethylcephalotaxinone),桥氧三尖杉碱(drupacine),3-表谢汉墨异次碱(3-epischelhammericine),表三尖杉碱(epicephaltaxi-ne),海南粗榧新碱(hainanensine)。海南粗榧内酯(hainanolide),海南粗榧内酯醇(hainanolido)。树枝含去氧粗榧酸(deoxyharringtonic acid),异粗榧酸(iso-harringtonic acid),三尖杉酰胺(cephalotaxinamide),乙酰基三尖杉碱(acetylcephalotaxine),去甲基新桥氧三尖杉碱(demethylneo-drupacine)。

  【药理作用】海南粗榧的总生物碱制剂对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病有一定疗效。

  【性味】苦;涩;性温

  【功能主治】抗癌。主治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一般提取其生物碱制成注射剂使用,具体参见现代临床研究项。

  【注意】本品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还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心脏毒性反应。

  【各家论述】《广东常用中草药》:有消肿散结之效。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