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1:陶弘景:蓼,此类又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名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叶有圆者、尖者,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是此。
2.《唐本草》:水蓼叶大似马蓼,生下湿水旁。
3.《本草拾遗》:诸蓼并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人为生菜,最能入腰脚也。
4.《本草衍义》:水蓼,今大率与水红相似,但枝低尔。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假其辛味。
【拼音名】Shuǐ Liǎo
【别名】蓼、蔷、蔷虞、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药蓼子草、红蓼干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红花、红辣蓼、水辣蓼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Persicaria hy-dropiper(L.)Spach」
采收和储藏:在播种当年7~8月花期,割起地上部分,铺地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有不定根。单叶互生;有短叶柄;托叶鞘筒形,长约1cm,褐色,膜质,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叶片披针形,长4-8cm,宽0.8-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叶缘具缘毛。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细长,上部弯曲,下垂,长4-10cm,苞片漏斗状,有褐色腺点,先端具短睫毛或近无毛;花被4-5深裂,裂片淡绿色或淡红色,密被褐色腺点;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侧扁,暗褐色,具粗点。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湿地。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栽培】生物学特性同 生长于低山和平坝半阴的潮湿处或浅水中。在肥沃的粘土和沙土里生长较好。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8~10月采割成熟果序,晒干脱粒,贮藏备用。3~4月播种。开宽1.3m畦,按行窝距各约25cm开窝,每1hm2用种子3750g,与火灰、人畜粪水拌匀,撒播窝里。
田间管理 苗高10~15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苗5~6株,并除草、松土、追肥 1次,苗高20~25cm时再进行1次,施肥量要较前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