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本病的病位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郁证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病因病机】 
  1.情志失调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而致。若郁怒不畅,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滞血瘀则为血瘀;谋虑不遂或忧思过度,久郁伤脾,脾失健运,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可发展为食郁、湿郁、痰郁、热郁。 
  2.体质因素原本肝旺,或体质素虚,复加情志刺激,肝郁抑脾,饮食渐减,生化乏源,则气血不足,心脾两虚;郁久化火,暗耗营血,累及肾阴,而致阴虚火旺。 
  【诊断】 
  1.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2.气郁化火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胀,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4.心神失养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舌质淡,脉弦。 
  5.心脾两虚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食少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6.阴虚火旺证心悸,眩晕,少寐多梦,健忘,心烦易怒,口咽干燥,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 
  治则:疏通气机,怡情易性。肝气郁结证者,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气郁化火证者,治以清肝泻火,解郁和胃;痰气郁结证者,治以行气化痰开郁;心神失养证者,治以养心安神;心脾两虚证者,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阴虚火旺证者,治以滋阴清热,补心安神。 
  部位及取穴:背部、腰部、胁肋部、腹部、下肢部;肝俞、脾俞、胃俞、章门、期门、太冲、行间、胆俞、三焦俞、阳陵泉、丰隆、天突、中脘、心俞、神门、足三里、内关、外关、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摩法、搓法、拿法、揉法、擦法。 
  操作: 
  (1)基本操作:用滚法施于脊柱两侧膀胱经约5分钟;用一指禅推肝俞、脾俞、胃俞,每穴约2分钟;用指按揉法施于章门、期门各约1分钟;指摩胁肋部、掌摩腹部各约3分钟。 
  (2)辨证治疗 
  1)肝气郁结证 
  ①拇指按揉太冲、行间,每穴约1分钟。 
  ②搓胁肋部1分钟左右。 
  2)气郁化火证 
  ①拇指按揉胆俞、三焦俞、阳陵泉,每穴约1分钟。 
  ②用拿法施于大腿内侧肌肉,约2分钟。 
  3)痰气郁结证 
  ①拇指按揉胆俞、丰隆,每穴约1分钟。 
  ②用勾点法勾点天突约1分钟。 
  ③掌揉中脘2分钟左右。 
  4)心神失养证 
  ①拇指按揉心俞、神门、足三里,每穴约1分钟。 
  ②用拿法拿下肢内侧和前侧的肌肉,约5分钟。 
  5)心脾两虚证 
  ①拇指按揉心俞、内关、外关、足三里,每穴约1分钟。 
  ②掌揉中脘5分钟左右。 
  6)阴虚火旺证 
  ①拇指揉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每穴约1分钟。 
  ②擦涌泉,以透热为度。 
  【自我推拿保健】用三指拨法拨肝俞、脾俞、胃俞,每穴约2分钟;拇指按揉章门、期门各1分钟;搓胁肋部约2分钟。肝气郁结证者,拇指点太冲约1分钟。气郁化火证者,三指拨胆俞约1分钟。痰气郁结证者,拇指点丰隆约1分钟。心神失养证者,拇指按揉神门约1分钟。心脾两虚证者,掌揉中脘约3分钟。阴虚火旺证者,擦涌泉,以透热为度。 
  【调护】 
  1.患者宜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防止情志内伤。 
  2.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增强体质,减轻症状。 
  【按语】推拿治疗郁证有一定的疗效,但应配合心理治疗。术者应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工作,解除情志致病的因素,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