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其他 > 正文

针刀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