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阴阳清浊升降之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原文】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析】

  本节论述阴阳升降及互根转化之理。

  阴阳之间虽然性质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本段原文以云雨的形成为例,一方面阐述阴阳升降及互根转化之理,另一方面也是以自然界阴阳升降运动为天然模型,以推论人体的阴阳升降运动。即在生理情况下,清阳之气温养上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腠理、四肢;属于浊阴的饮食、糟粕归于六腑、下窍,精血津液等濡养五脏。这种阴阳升降的观点,为后世中医治疗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治疗耳目失聪的益气升提法、治疗表虚卫阳不固的益气固表法、治疗手足厥逆的温阳法、治疗肠胃积滞的攻下法等,都与此理论的启迪有关。

  【按语】

  耳鸣耳聋,除遵“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论治外,临床亦可见因清阳不升,耳窍失濡所致者,其特点为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劳累后耳鸣加重,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本案耳鸣音量大而音调亦高,且耳中有堵塞及胀感,拒纳外来噪音,显见非纯虚之证,乃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治以益气升阳,化湿降浊而取效。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