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水胀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囊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灵枢·水胀》)

  【解析】

  本节主要从症状特点入手,鉴别水胀、肤胀、鼓胀病。

  水胀病是由于阳气不能蒸化,水湿停聚体内所致。病之初起症见眼睑微肿,继而很快出现颈脉搏动明显,咳嗽,足胫肿,阴股间逆冷不温,甚则水聚腹腔而呈现腹部膨大,如裹水之状的水湿泛滥之征。

  ①肠覃:病名。生于肠外,形如菌状的肿瘤。覃,古与“簟”同。②气不得荣:《甲乙经》、《太素》在“气”前有“正”字。正气,此指卫气。荣,营运之意。③癖而内著:指寒邪在肠外停留。癖,积也。④恶气:指寒邪与卫气搏结形成的一种致病因素。⑤瘜肉:指寄生的恶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⑥石瘕:病名。寒侵胞宫,恶血停积而成的肿物,质硬如石,故名石瘕。⑦子门:子宫口。⑧衃:紫黑色的凝血。⑨可导而下:杨上善注:“可以针刺导而下之。”亦可用行血逐瘀的方法治疗。⑩水:指水胀病。肤胀病是由于外感寒邪,阻遏阳气,气滞水停所致。气、湿停聚于皮肤之间,则“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聚于腹腔,则“腹大”。

  鼓胀病是由于水湿内停,血络瘀阻所致。水湿停聚则全身浮肿,甚则腹水。肝脾不和,血络瘀阻则“色苍黄,腹筋起”。

  以上三病都具有腹部胀大的特点,但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症状:水胀病是腹部胀大如裹水之状;肤胀病则是腹部胀大,以手按其腹“窅而不起”;而鼓胀病是腹部胀大,肤“色苍黄,腹筋起”。

  本节从全身的外观体征、腹诊等方面,论述水肿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其中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对中医临床鉴别诊断颇有启迪。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