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五实五虚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原文】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为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为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①沉浊为内,浮泽为外:沉浊,指面色深沉晦暗,病乃在脏,故为在内。浮泽,指面色浅浮鲜明,病乃在腑,故为在外。②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此对疮疡而言。疮疡局部皮肤色黄油润,表示内有脓而病位浅;疮疡局部颜色暗红或紫红,表示血热而瘀血凝滞。③察其散抟(tuán团),以知远近:病色散在而淡,为初病;病色结聚而浓者,为久病。抟,聚结不散也。④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观察面部病色的位置及其移动,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⑤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全神贯注地察色辨证,就可以知道疾病的既往病史与现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⑥相气不微:谓观察病人的气色不能细致人微。相,观察。⑦属意:即专注于心,集中注意力。⑧色明不粗……其病不甚:疑为“色明不粗,其病不甚;不明不泽,沉夭为甚。”⑨驹驹然:比喻病色散而不聚的样子。张介宾注:“稚马曰驹。驹驹然者,如驹无定,散而不聚之谓。”⑩形气色泽:形,指形体;气,指神气;色泽,指面目、皮肤的颜色与光泽。形气相得、形气相失:马莳注:“气盛形盛,气虚形虚,谓之相得,其病可治。若形盛气虚,气盛形虚,谓之相失,则难治矣。”色泽以浮:颜色明润。泽,润泽;浮,明亮。取之以时:对上述易治之病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治疗。张志聪注:“察此四易,当急治之,而无后其时。”脉实以坚,谓之益甚:吴崑注:“脉实以坚,真脏之类也。殊失冲和,是病益甚。”闷瞀(mào冒):即胸中烦闷,眼目昏花。瞀,目不明也。

  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素问·玉机真藏论》)

  【解析】

  本节主要讨论五脏虚实病证的预后及其治疗转机。

  五实,即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等五种实证,是五脏邪气极盛,壅滞于内的险候,其预后凶险。张志聪曰:“心主脉,脉盛,心气实也;肺主皮毛,皮热,肺气实也;脾主腹,腹胀,脾气实也;肾开窍于二阴,前后不通,肾气实也;肝开窍于目,闷瞀,肝气实也。”

  五虚,即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等五种虚证,提示五脏精气衰败之极,预后不佳。张志聪曰:“脉细,心气虚也;皮寒,肺气虚也;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也;泄利前后,肾气虚也;饮食不入,脾气虚也。”

  临床见此五实、五虚,通常可以判断其预后险恶。然本节又指出,其时也有出现转机者。五实证的转机:“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说明邪气壅盛之病,若邪气有出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则仍有生存之机;五虚证的转机:“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提示正气衰竭之证,若胃气尚能来复,肾关得固,乃有回春希望。临床对实证治疗的关键是要使邪气有出路,对虚证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胃气和防止精气妄泻。这为后世对虚实两证的辨证、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