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因势补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原文】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巳,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傈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审其阴阳,以别桑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走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析】

  本段论述治病首先要辨别阴阳气血和邪正虚实,合理地应用补泻之法以调理。提出了祛邪扶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不同治疗法则。论述了根据病邪部位在表、里、上、中、下,分别选用解表、涌吐、消导、攻下、逐瘀;根据阴阳虚实盛衰的不同,分别选用补气、填精、升提等治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些治法基本上包括了后世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其具体手段除用针刺方法外,并提出了药治、薰浴等多种治疗措施。这对后世治则、治法的发展和临床实践,都有较大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本段经文的要义,一言以蔽之,即“因势补泻”。分而述之,有两层含义:其一,应根据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正邪交争的发展趋势而拟定补泻治则。邪微正盛,邪实正不虚,泻邪可已;邪盛正虚,先以补虚为主兼稍治其邪(守养生息,御邪内攻,避其朝锐),待正气来复,邪气衰减,再祛泻其邪(击其惰归);邪实正渐衰,邪微正衰,则扶正与祛邪并举;纯虚无邪,即当补正以强中。例如:经文“其盛,可待衰而已”、“其慓悍者,按而收之”,都有邪气盛实,但其治则不同,就是因为“邪盛正虚”、“邪实正不虚”之势不同。其二,应根据邪气或正气的性质、部位和发展趋势而厘定具体的补泻之法。当病之时,感邪有六淫之分,正虚有气血阴阳之异;邪实或正虚有在表、里、上、下、脏、腑、经脉之别;其病势有由表及里、上越、下脱、脏腑经脉更相传变、气血阴阳交相病及的不同。因此,治法应当切中具体的病性、病位、病势,经文所举的治法均示人以规矩,学者当拓展开来理解运用。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