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同病异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原文】

  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写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病能论》)

  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剌大人者,以药熨之。(《灵枢·寿夭柔刚》)

  【解析】

  本段原文均提示同病异治的治则。

  第一节经文指出同为颈痈之病,由于有在气、在血的不同,所以治疗上有针刺开导和砭石泻血的不同方法。

  第二节经文则指出同患寒痹,由于形体强弱不同,故治疗上有用火熨艾灸和针刺药熨的不同。

  这两段经文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法则。同病异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重要原则,必须深刻的领悟掌握。

  【解惑】

  为什么可以“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同一疾病而治法各异。这是由于发病时间、地区、患者机体反应性、疾病发展阶段的不同,使同一种疾病,所表现的证候不一,因而治法也不一样。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疾病的发生,多种病因皆可导致,但最终以何种病因为主导发病,则又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如果要针对病因施治,具体发病因素不同,治法当然各异。例如:感冒,风、暑、湿、燥、寒皆可致病,然就时间而言,冬易伤寒,春易伤风,夏易伤暑,长夏易伤湿,秋易伤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暑又有暑热、暑湿之别,燥亦有温燥、凉燥之分;就地域而言,北方高山易伤寒,山谷盆地常多湿,南方平地最多热,西北高陵燥气盛;就体质而言,阳虚之体耐夏不耐冬,易伤风寒而不易犯燥热,阴虚之体耐冬不耐夏,易犯燥热而不易伤寒。因此,同是感冒,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就截然不同。

  其次,疾病发生之后要发生传变,其传变也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在不同的时候就诊,其所处病理阶段不同,证候也就各异,因而治法不一。仍以感冒为例:同是外感风寒,若患者体质素热,则其病一开始就可能寒包火,并迅速入里化热;若患者素体寒盛,则其病一开始就可能直中少阴,并随时有阳脱之危。因此,其辨证施治也不相同。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