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最早的痧症专著《痧胀玉衡》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痧”,据《简明中医大词典》解:又名痧气、痧胀。还指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

  它作为病症名,首见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而成为专著,则在清代。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医家郭志邃(十七世纪中叶)撰著《痧胀玉衡》(3卷)一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痧症专著。

  郭氏鉴于当时痧胀病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集前人有关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而撰成《痧胀玉衡》一书。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症,未附备用要方。书成后三年,郭氏从临床实践中意识到“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又作后卷一卷,补充了不少有痧症的诊治内容。

  郭氏对痧气胀塞肠胃、阻塞经路之痧胀有独到见解,指出此病总以攻毒开泄为主,痧在气分者宜刮之,痧在血分者宜刺之,痧在皮肤者宜淬之,痧入脏腑者宜荡涤之。特别是《痧胀玉衡》载录刮痧的方法较详,给后世留下了极宝贵的砭法资料。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刮痧疗法,方便易施,治疗一些外感疾病,疗效甚佳,二百多年来在北方城乡流传甚广,是很值得发掘推广的一种用外治法治疗疾病的方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