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古籍 > 正文

食疗本草[卷下]粳米〈平〉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卷下]粳米〈平〉:

  (一)主益气,止烦(止)泄。其赤则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黄绿即实中。〔嘉〕

  (二)又,水渍有味,益人。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嘉〕

  (三)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嘉.证〕

  (四)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嘉.证〕

  (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嘉〕(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立瘥。)〔证〕

  (六)又,研服之,去卒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嘉〕

  (八)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嘉〕

  (九)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证〕

  (十)性寒。拥诸经胳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心 〕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