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流行病学 > 正文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萌芽期

  2.成长期

  3.飞跃发展期

  萌芽阶段:

  人类文明史的早期,虽然认为疾病是妖魔、瘴气等因素引起,但亦看到疾病可由人体外的因素导致。

  中国出现“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希腊医师 Hippocrates 著有《空气、水与土壤》,阐述了气候,土壤,水,生活方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成长期:

  18世纪末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劳动力开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聚居于城市,人类的高频度的接触、高密度生活在一起,给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条件。

  社会产生了对传染病的防制要求。于是,在一些城镇采取了上、下水道的设置、实行污物处理、要求个人清洁卫生等各种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措施。

  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18世纪天花的流行致使约10%的欧洲人丧生)。人们采用许多方法来预防接种或使个体暴露于受感染的物品或天花皮损留下的痂,希望免疫力能在疾病不发生的情况下获得。这一过程称作人痘接种,并由Thome等推广。

  宋朝天花大流行,四川有人用人痘接种,能引起人体产生轻型的天花,而阻止病死率很高的天花自然感染。

  对非传染病的关注。

  1775年英国低层白人的阴囊癌的发病率高于其它人群。

  取暖的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煤灰,烟囱需定期清扫。煤灰中的特殊物质与皮肤的接触,产生阴囊癌。

  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发现了病原生物,推动了流行病学的发展。

  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前所未有的进步,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一些慢性非传染病日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逐步转向控制、降低和预防这些疾病。

  免疫学的发展

  信息的扩展

  非传染病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统计方法与多因素的分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