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黑色素的色素细胞。偶亦见于口腔黏膜。
1.病理表现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
(1)皮内痣
为大痣细胞分化而来,是更成熟的小痣细胞,并进入真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原在交界处的痣细胞,由于发展为小痣细胞进入真皮而消失。在表皮基底膜和真皮内小痣细胞之间有一浅层狭长的结缔组织区,把痣和表皮层分开。
(2)交界痣
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一巢团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一半则在真皮浅层内。这些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3)复合痣
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瘤的交界痣,为上述两型痣的混合形式。
2.临床表现
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皮表。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刺激,并由此可能发生恶性症状,如局部轻微痒、灼热或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恶性黑色索瘤多来自交界痣。
一般认为,毛痣、雀斑样色素痣均为皮内痣或复合痣。这类痣极少恶变,如有恶变亦来自交界痣部分。
口腔黏膜内的痣甚少见,而以黑色素斑为多。如果发生黑色素痣,则以交界痣及复合痣为多见。
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容貌、功能保存均较好,但不适用于有恶变倾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