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正文

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以及传导性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以及传导性:

(一)兴奋性

1.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②阈电位的水平;③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2.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从心肌细胞0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内电位约-55mV的期间内,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极化或局部去极化,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在复极化从-55~-60mV的这段时间内,心肌细胞兴奋性开始恢复,对特别强大的刺激可产生局部去极化(局部兴奋),但仍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这段时间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电位从-60mV到-80mV的

期间,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此期心肌兴奋性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超常期:在复极化完毕前,从膜内电位由-80mV到-90mV这一时间内,膜电位的水平较接近阈电位,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较小,即兴奋性较高,因此将这段时期称为超常期。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心室肌正常节律性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人工刺激或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亦称额外收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这是因为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肌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中,因此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发生反应。

(二)自动节律性

心脏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进行跳动,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约为每分钟100次),房室交界次之(约为每分钟50次),心室内传导组织最低(每分钟20~40次)。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特殊传导组织的自律性不能表现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临床上称为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临床上称为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异位节律。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②4期自动除极化的速度。

(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当窦房结发生兴奋后,兴奋经心房肌传布到整个心房,同时,窦房结的兴奋也通过“优势传导通路”迅速传到房室交界。房室交界是正常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的惟一通路,但其传导速度缓慢,占时较长,约需0.1秒,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的“延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使心房与心室的收缩不在同一时间进行,只有当心房兴奋收缩完毕后才引起心室兴奋收缩,这样心室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充盈血液,兴奋由房室交界经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迅速传到心室肌,引起整个心室兴奋。这种传导方式对保持心室的同步收缩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包括:①细胞直径和缝隙连接的数量及功能;②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③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四)收缩性

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原理相似。在受到刺激时都是先在膜上产生兴奋,然后再通过兴奋-收缩偶联,引起肌丝相互滑行,造成整个细胞的收缩。其收缩特点是:

1.心肌的肌质网不发达,因此,心肌的收缩需要在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进入细胞的钙离子触发肌质网内钙离子的释放。

2.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收缩期内心肌不能再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收缩,因而心肌细胞不产生强直收缩。

3.心脏收缩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所有心肌细胞都参加收缩。这是因为心肌细胞之间的闰盘区电阻很低,兴奋易于通过;另外心脏内还有特殊传导系统可加速兴奋的传导,因此,心室的所有心肌细胞都在近于同步的情况下进行收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