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药毒辨证论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药毒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毒蕴肤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蕴蒸肌肤,故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剧痒;湿热毒邪内扰则烦躁,或有发热;热毒之邪灼伤津液则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毒蕴肤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萆藓渗湿汤加减。

(二)热毒人营皮损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伴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

辨证分析:热毒炽盛,内人营血,外伤肌肤,故皮损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热毒炽盛,气血两燔则高热,神志不清;热毒之邪伤阴耗血则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为热毒入营之象。

治法:清营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

(三)气阴两虚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病久耗伤阴液,气无所生,致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故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于,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二、外治法

外治以清热利湿、收敛止痒为原则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一)局部红斑、风团、瘙痒甚者,用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外搽。

(二)糜烂渗液多者,以黄柏、地榆各15g,水煎湿敷,渗出减少后,用青黛散外扑。

(三)局部干燥结痂者,可外涂黄连膏;结痂较厚,可先予地榆油外涂轻揩,待痂去,再涂黄连膏。

【其他疗法】

本病症轻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如扑尔敏、特非那丁、息斯敏等口服,并配合维生素C、钙剂等;严重者,如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型,除用中药治疗外,应积极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10—20mg,维生素C,1—3g,加到5%~10%的葡萄糖水1000—2000mL中,静脉滴注,至病情缓解,再改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同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输血或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