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小康”等新概念,中国性学会秘书长胡佩诚说,所谓“性小康”是相对于性健康的水平和性知识相对“贫困”而言。笔者以为,这种提法有炒作概念的嫌疑,缺乏起码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众所周知,“小康”作为一个政治术语,其内涵和形式都是严肃而规范的。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见下表)。
小康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可见,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中根本就没有“性”这一项,也没有这个说法。需要说明的是,性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国内外可以借鉴的性学概念很多,没有必要从政治生活中“强行引进”,这种引进的本身不仅不科学,也不严肃,某种程度上说,是不伦不类,是荒唐,也是对“小康”这个严肃政治术语的亵渎。
“概念炒作”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结合自身特色,同时也要注意影响和尺度。这才是一门严肃学科的应有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