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状: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
一、四气
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药物的温热寒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发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一般来讲,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医学教|育网。
二、五味
确定“味”的主要依据:
1.药物的滋味;2.药物的作用
五味的意义:
1,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
2,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特征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缓,即有补缓、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广义通泄、有降泄、有清泄、燥湿等作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三、升降浮沉
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降浮沉之中,升浮属阳,沉降属阴。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物都是沉降的。
四、归经
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医学教|育网,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不知经脉而用药,其失也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用药时也不能拘泥于归经,应考虑脏腑经络间的关系。“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五、有毒无毒
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