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微生物学 > 正文

白喉棒状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白喉棒状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白喉毒素(主要致病因素):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毒力和抗原性很强。由A肽链和B肽链组成,其中A肽链有毒性功能。而B肽链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心脏、神经、肾上腺等)协助A链进入易感细胞内。

毒性机制:蛋白质合成中必需的延伸因子→灭活→抑制肽链延长→蛋白合成受阻→组织变性坏死

2)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医学|教育网。

3)K抗原:抗吞噬,有利定植。

2、所致疾病——白喉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

易感人群:6月-5岁

潜伏期:2-7天

白喉棒状杆菌在呼吸道局部繁殖,分泌外毒素,产生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形成假膜,一旦脱落,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死亡。外毒素进入血液,与心肌细胞和外周神经细胞结合可引起心肌炎、外周神经炎等症状,如软腭麻痹、吞咽困难等。

白喉病后、隐性感染、预防接种均可获得免疫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