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刺灸法 > 正文

内科病证-针灸学

——●●●聚焦热点●●●——

审核时间> 审核材料> 特惠活动>
社保要求> 中专报考> 核心考点>

内科病证-针灸学:

(1)中风:

辨证加减: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

随症加减:

口角喎斜:加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

(2)眩晕:

1)实证:

肝阳上亢:加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2)虚证:

气血两虚:加气海、脾俞、胃俞;

肾精亏虚: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3)面瘫:

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

恢复期:足三里;

(4)痿证:

肺热伤津:尺泽、肺俞、二间;

湿热袭络:阴陵泉、大椎、内庭;

脾胃虚弱:太白、中脘、关元;

肝肾亏损:太溪、肾俞、肝俞。

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

(5)痫证:

痰火扰神:加曲池、神门、内庭;

风痰闭阻:加合谷、阴陵泉、风池;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三阴交;

瘀阻脑络:加膈俞、内关。

(6)不寐:

肝火扰心:加行间、侠溪;

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曲池;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心肾不交: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

心胆气虚:加丘墟、心俞、内关;

脾胃不和: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7)郁证:

肝气郁结:加曲泉、膻中、期门;

气郁化火:加行间、侠溪、外关;

痰气郁结:加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

心神惑乱:加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亏虚:加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8)心悸

心胆虚怯:加胆俞;

心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加肾俞、太溪;

水气凌心:加膻中、气海;

心脉瘀阻:加膻中、膈俞;

(9)感冒

风寒感冒: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加曲池、尺泽、鱼际;

体虚感冒:加足三里;

(10)咳嗽

1)外感咳嗽:

风寒:加风门;

风热:加大椎;

咽喉痛:加少商放血。

2)内伤咳嗽:

痰湿侵肺:加丰隆、阴陵泉;

肝火灼肺:加行间;

肺阴亏虚:加膏肓;

咯血:加孔最。

(11)哮喘:

1)实证:

风寒:加风门;

风热:加大椎、曲池;

痰热:加丰隆;

喘甚:加天突。

2)虚证:

肺气虚:加气海;

肾气虚:加阴谷、关元。

(12)呕吐:

寒吐:加上脘、胃俞;

热吐: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食滞:加梁门、天枢;

痰饮:加膻中、丰隆;

肝气犯胃:加阳陵泉、太冲;

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

(13)胃痛:

寒邪犯胃:加胃俞;

饮食停滞:加下脘、梁门;

肝气犯胃:加太冲;

气滞血瘀:加膈俞;

脾胃虚寒: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

胃阴不足:加三阴交、内庭。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