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菌多的功能主治|来源: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
【来源】药材基源:为硬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不规则球形,径2.5-12cm.基部具一狭缩的柄。全株土黄色,淡赭锈色。包被膜质易破裂。孢体内部充满豆米状颗粒,坚硬,直径1-4mm,埋于黑色胶状物质中,初呈柠檬黄色,后呈褐色,内藏孢子,孢子球形,褐色,密布小刺,直径8-10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土上或林下。为外生菌根菌。夏、秋季习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解毒消肿。主胃及食管出血,外伤出血,冻疮流水,流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