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佛手柑的性味|归经|来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佛手柑的性味|归经|来源:

【出处】《滇南本草》

【别名】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福寿柑(《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五指柑(旷西中药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

【生境分布】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扛、安徽等地。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切碎,晒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性味】辛苦酸,温。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甘微辛。

②《纲目》:辛酸,无毒。

⑧《本经逢原》:辛苦甘,温,无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胃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

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3钱;或泡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