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中医术语:滞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滞颐:

病证名。滞颐又名流涎不收。多因脾气虚冷或实热,不能约制津液所致。其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滞颐候》:“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滞颐多由脾脏虚冷,或脾胃热,津液不收所致。以小儿经常不自觉地口中溢出涎液为主要表现的不固类疾病。[辨证论治]1.脾胃积热证:流涎稠粘,颐肤红赤、痛痒,口角赤烂,面赤唇红,啼声响亮,口渴引饮,大便秽臭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指纹色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清脾泄热。治宜清热利湿,用泻黄散。2.脾胃虚寒证:涎液清稀,多如漏水,颐肤湿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不温,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燥湿运脾。治宜温补脾胃,用益黄散或温脾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