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贴膏药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贴膏药是特色的中医外治方法。膏药古称薄贴,是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能较长时间贴在患处或特定穴位,起到消肿止痛、拔毒生肌的作用,还能祛风寒、和气血、通经络。贴膏药看似简单,却大有讲究。

运动或劳动时若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切勿立即使用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膏药。这类膏药大多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消肿、散淤目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会立即出现炎症反应,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在此期间贴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渗出的液体增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正确的做法是,在受伤24小时后,再贴膏药。

贴膏药前,应先用热毛巾将患处皮肤擦净,若有毛发需剃去,以免影响膏药的粘贴牢度。确定好病变部位后,应使膏药中心贴于病变中心。贴膏药前,用姜块擦涂皮肤,效果更好。

生姜性味辛温,外擦能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毛孔张开,让膏药中的有效成分更迅速、充分地进入病灶部位。用生姜擦皮肤,还能起到抗过敏作用,防止贴膏药部位出现瘙痒、皮疹等过敏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擦拭,多用于治疗寒凉病症的膏药使用前。

天气冷时,膏药不易贴住,可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其能粘贴牢固,增强治疗效果。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应停止贴敷。一剂膏药不要贴过24小时,时间长了,膏药不仅会失效,还对皮肤不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