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是医疗卫生系统考试可能会涉及的内容,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下内容,请参考:
1.定义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革兰阳性厌氧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肉痉挛的特异性感染。
2.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7~8天,最短24h,最长可达数月。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
(2)前驱期:以张口不便为特点。
(3)发作期:表现为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顺序为咀嚼肌(咀嚼不能、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肌(苦笑面容)→颈肌(颈项强直)→胸、腹、背肌(角弓反张)→四肢肌(握拳、屈肘、屈髋、屈膝)→呼吸肌(呼吸暂停)。在持续性肌肉收缩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声、光、疼痛、震动或触碰患者身体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痉挛、抽搐,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时患者神志始终清楚。病人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感染。
3.治疗
(1)清除毒素来源:3%过氧化氢冲洗清创,敞开创口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毒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早期使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3)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使用镇静解痉药物。
(4)防治病发病:肺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4.预防
(1)正确处理伤口。
(2)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3)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以上“医疗卫生系统考试资料-破伤风感染的治疗与预防”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