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养模式上新,“邢台样本”探路
4月8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邢台市破解农村老年人医养难题的经验做法,向全国推介。据悉,自2016年以来,邢台市立足现实问题,针对“医养结合工作怎么做”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失能有保”的“邢台样本”。
养老问题是民生之问,是各地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了“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据此,国家将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放在居家和社区。然而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剩下老年人留守家中。基于这样的现实,农村医养结合是当务之急,普适模式“上新”是题中之义。
“邢台样本”具有导航作用,也凭实力喊全国来“抄作业”。据报道,“邢台样本”有三种方式:一是推行医中有养,将乡村的养老机构、幸福院和乡村医疗机构建在一起、连接在一起,医疗机构直接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二是推行养中有医,在养老机构设置卫生室和护理站,派驻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三是实行失能有保,2019年在全市推行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有734万人参保,报销比例达65%左右,定点服务机构135个。
当然,“邢台样本”不可能仅仅是模式参考,更重要的还是靠服务“出圈”。邢台市对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了一键呼叫信息服务,把老人手机数字键设为快捷键,如有需要一键即可拨通村医电话,由村医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对部分慢病老年人探索了家庭病床服务,并且把家庭病床服务的费用列入医保报销范围,目前有3000余人次享受了家庭病床服务。对农村的重点人群实行签约服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家庭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管理服务……
无疑,“邢台样本”是成功的,也应该在更大范围推广,但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是项大的系统工程,各地需要立足自身实际进行经验借鉴。党委政府要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中,要让农村老人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他们都能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