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一、概念
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
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病人这一医德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它涉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管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影响面很广。
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个医院,要形成优良的医风、院风,就必须用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依靠各方面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个工作有机统一地、有节奏地、有成效地进行。医院只有以高尚的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医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
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对某个病人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
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在道德上懂得善恶、美丑、是非、荣辱,以及在情操、举止等方面应有的品格素质,遵循高尚的医德行为准则来协调上述几方面的关系。
二、特点
医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自觉性等特点。
继承性:
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继承性。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自觉性:
医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觉性。它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通过国家专门机关保证其实施,而是靠社会舆论、习惯传统、各种教育,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的。信念就是一种自觉的力量,它能促使医务人员经常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检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由此协调与病人、社会的关系。医疗卫生工作中如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道德责任的实现,很多场合都有赖于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和实践的自觉性。要使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这种自觉性,树立牢固的医德的内心信念。
三、医德修养
(一)医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医德修养是指医务人员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达到的医德境界。
医德修养的目的:是使医务人员逐渐达到较高的医德境界。
2.意义
医德修养与医德教育、医德评价相辅相成,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德品质和实现人格提升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医疗卫生保健单位良好医德医风和医|学宏章搜集整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医德修养的内容
以第二单元医德原则、规范、范畴等提出的要求为主要内容。
(三)医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根本途径和方法:坚持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进行修养。
2.具体途径或方法:坚持自觉地学习医德理论知识;有的放矢;持之以恒;追求慎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