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确定推迟到7月份,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2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药理学基础考点及练习,各位考生可以进行记忆备考。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是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2.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有些药物可影响机体的多种功能,有些药物只影响机体的一种功能,前者选择性低,后者选择性高。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防治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对疾病产生防治效果的作用。
(2)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多数不良反应 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
①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 并可以预料。
②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③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④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与剂量无关。也称过敏反应。
⑤停药反应: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⑥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二)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不同给药途径有不同的吸收过程和特点。
1.口服给药
(1)特点:
①较安全、方便、经济,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②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③存在首过消除。
④吸收速度慢,不适于危重症人,如休克、昏迷等。
(2)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 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 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也称首关代谢或首关消除。
2.吸入:除了气态麻醉药和其他一些治疗性气体经吸入给药外,容易气化的药物,也可采用吸入途径给药,如沙丁胺醇。
3.局部用药
(1)局部用药的目的:是在皮肤、眼、鼻、咽喉和阴道等部位产生局部作用。
(2)不同的局部给药:
①直肠中、下段:毛细血管血液流入下痔静脉和中痔静脉,然后进入下腔静脉,其间不 经过肝脏。
②上段直肠的栓剂:药物吸收后经上痔静脉进入门静脉系统,而且上痔静脉和中痔静脉 间有广泛的侧支循环,因此,直肠给药的剂量仅约50%可以绕过肝脏。
③皮肤途径: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血浆浓度,如硝酸甘油软膏,但这是一种全身给药方式。
4.舌下给药:可避免首过消除(如硝酸甘油)和胃酸破坏。
5.注射给药:血管注射避开了吸收屏障而直接入血,不存在吸收过程。
6.不同给药途径起效速度比较
静脉>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例题:
1.对药物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有治疗作用 B.有辅助治疗作用
C.有预防作用 D.绝对没有不良反应
E.有不良反应
1.【答案】D。解析:药物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但是由于存在选择性低等问题, 有些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要求药物绝对没有不良反应是不可能的。
2.有首过消除作用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直肠给药
C.口服给药 D.静脉给药
E.吸入给药
2.【答案】C。解析:首过消除指药物在吸收入血循环之前,首次经肠.肝时部分药物 被代谢灭活,使最终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口服给药后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 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会产生首过消除作用。
3.下列给药途径,按照吸收速度快慢排列正确的是:
A.吸入>舌下>口服>肌注 B.吸入>舌下>肌注>皮下
C.舌下>吸入>肌注>口服 D.舌下>吸入>口服>皮下
E.直肠>舌下>肌注>皮肤C.口服给药
3.【答案】】B。解析:通常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显效快慢的顺序为:静脉给药>吸入给药>舌下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皮肤给药。
以上分享的“2020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基础考点及练习(含例题)”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