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越来越近,想必你的心情已经被焦虑所取代。为了帮助你拿下考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针灸学》考点:艾炷灸—中西医助理医师”考点,如下:
艾炷灸
(1)直接灸
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或医用凡士林,将大小适宜的艾炷,安放在腧穴上,从上端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除去灰烬,更换艾炷,一般可灸3——9壮。灸治完毕后,在施灸处贴敷消炎药膏。
无瘢痕灸:又名非化脓灸。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的医用凡士林,将大小适宜的艾炷,安放在腧穴上,从上端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更换艾炷再灸,连灸3——6壮,以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2)间接灸
隔姜灸:切取生姜一片,约0.3cm厚,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所灸部位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直待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隔蒜灸:独头大蒜切成0.3cm左右厚的薄片,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2——3壮换去蒜片。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易起泡造成创伤,故慎用。
隔盐灸: 用于脐窝部(神阙穴)施灸,故又称“神阙灸”。 操作时用纯净干燥的食盐或干燥食盐块研末填平脐窝,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亦可不用姜片,但将艾炷直接放在食盐上,则食盐容易爆起,以致烫伤,当注意。
上文关于“《针灸学》考点:艾炷灸—中西医助理医师”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