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秦皮的性味归经与主治病症--中药词典

——●●●聚焦热点●●●——

审核时间> 审核材料> 特惠活动>
社保要求> 中专报考> 核心考点>

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特为大家整理了“秦皮的性味归经与主治病症--中药词典”相关内容,详细如下:

性状鉴别

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饮片 呈长短不一的丝条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切面纤维性。质硬。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燥泄,涩能敛,寒清解,主入大肠,兼入肝、胆,有涩而不敛邪之优点。既清热解毒止痢,为治热毒泻痢之要药;又清热燥湿止带,为治湿热带下之佳品;还清肝泄热明目,为治目赤肿痛所常用。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主治病证

(1)湿热泻痢。

(2)赤白带下。

(3)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2g;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煎洗眼。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皮的性味归经与主治病症--中药词典”,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