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和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妇科学》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和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妇科学》”很多人都想知道,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

1.急性盆腔炎的诊断

(1)病史近期有经行、产后、妇产科手术、房室不洁等发病因素。

(2)临床表现呈急性病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部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3)检查

①妇科检查:小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脓血性分泌物量多;宫颈充血,宫体触压痛拒按,宫体两侧压痛明显,甚至触及包块;盆腔形成脓肿,位置较低者则后穹隆饱满,有波动感。

②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升高,粒细胞更明显。阴道、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见致病菌。后穹隆穿刺可吸出脓液。B超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肿块。

2.慢性盆腔炎的诊断

(1)病史 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 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3)检查 妇科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盆腔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

1.急性盆腔炎  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故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

(1)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沥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1)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行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

主要证候: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

以上“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和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妇科学》”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整理,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和同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