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中医基础】:气血失常的三大表现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有关中医基础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基础】:气血失常的三大表现”,具体内容如下,请考生查看!

1.气的失常

(1)气不足:又称“气虚”,系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气不足,则推动、营养、防御等功能减弱。若某一脏腑之气不足,则表现为该脏腑功能减弱的虚证。如心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弱;卫气不足,则易为外邪所侵袭。

(2)气行失常:气行失常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行失常的病理状态。可概括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等。

2.血的失常

血的失常是指血不足和血行失常(出血和血瘀)的病理变化。

(1)血不足:又称“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2)出血:是指血液不循常道,流出脉外的病变。

(3)血疯:是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血瘀可出现于不同部位,各有其特征。

3.气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指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循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2)气不摄血:指气虚不足,统摄血液循行的功能减退,血不循经,溢出于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

(3)气随血脱: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或过后,气随血液的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

(4)气血两虚:气血两虚,是指气虚机能衰退与血虚组织器官失养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5)气血失和,不荣经脉:指因为气血两虚,导致气血之间相互为用的功能失于和调,影响经脉、筋肉和肌肤的濡养,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

以上即为“【中医基础】:气血失常的三大表现”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中医基础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希望对你有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