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证的分类和病因病机”的相关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成为嗽血或咯血。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成为呕血。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以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
病因病机
1.病因
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等。
2.病机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出血,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大类。在火热之中,又有实火及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仅见气虚,和气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
证候的虚实,由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所致者属于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则属于虚证。久病入络,血脉疯阻,血不循经而致者为虚实夹杂。
实证和虚证虽各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但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常发生实证向虚证的转化。如始为火盛气逆,迫血妄行,但在反复出血之后则会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血去气伤,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因此,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既是引起出血的病理因素,又是出血所导致的结果。
出血之后,已离经脉而未排出体外的血液,留积体内,蓄积而为瘀血,瘀血又会妨碍新血的生长及气血的正常运行,使出血反复难止。但在反复出血之后,则会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血去气伤,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
以上“血证的分类和病因病机”来自医学教育网,更多中医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