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中医小讲堂】辨肝病证候—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等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考试大纲>
考试政策详细解读> 课程免费试听>

中医小讲堂开课啦!本堂课来讲一讲辨肝病证候,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速度看过来~

肝血虚证

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淡,脉细。本证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郁气滞证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瘰疬,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本证多与情志因素有关,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火炽盛证

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及火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肝火上炎证、肝经实火证,简称肝火(热)证。

临床表现: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失眠,噩梦纷纭,或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本证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与火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阳上亢证

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本证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风内动证

(1)肝阳化风证

指肝阳上亢,亢则化风,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本证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热极生风证

指邪热炽盛,热极动风,以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本证以高热、神昏、抽搐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阴虚动风证

指肝阴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本证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与阴虚内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血虚生风证

指肝血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拘急、瞤动、瘙痒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瞷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本证以眩晕、肢麻、震颤、瘙痒、拘急、瞤动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寒滞肝脉证

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肝经经脉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寒凝肝经证、肝寒证、肝经实寒证。

临床表现: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器收缩引痛,或巅顶冷痛,得温则减,遇寒痛增,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本证以少腹、前阴、巅顶冷痛与实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推出2022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辅导课程,契合复习备考要求,推出2大班次:无忧实验班、超值精品班。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