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讲堂开课啦!本堂课来讲一从中诊的角度“望皮肤”,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速度看过来~
望皮肤在中医内科主治的中医诊断学中主要涉及皮肤色泽、形态异常及斑疹、水疱、疮疡。
先来看皮肤色泽异常。
皮肤发赤主要有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为丹毒。发于头面者,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名流火;发于全身、游走不定者,名赤游丹。发于上部者多由风热化火所致,发于下部者多因湿热化火而成,亦有因外伤染毒而引起者。皮肤发黄主要有面目、皮肤、爪甲俱黄者,为黄疸,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或脾虚湿困,血瘀气滞等所致。其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因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而成。黄色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因寒湿阻遏,胆汁外溢肌肤所致。皮肤紫黑主要有面、手、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黏膜等处呈弥漫性棕黑色改变者,多为黑疸,由劳损伤肾所致;周身皮肤发黑,亦可见于肾阳虚衰的病人。皮肤白斑主要有四肢、面部等处出现白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病程缓慢者,为白驳风。多因风湿侵袭,气血失和,血不荣肤所致。
再来看皮肤形态异常。
皮肤干燥是指皮肤干枯无华,甚至皲裂、脱屑的症状。多因阴津已伤,营血亏虚,肌肤失养,或因外邪侵袭,气血滞涩等所致。肌肤甲错是指皮肤干枯粗糙,状若鱼鱗的症状。多属血瘀日久,肌肤失养所致。皮肤硬化是指皮肤粗厚硬肿,失去弹性,活动度减低的症状。可因外邪侵袭、禀赋不足、阳虚血液亏少、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瘀血阻滞等引起肌肤失养所致。
最后来看斑疹、水疱、疮疡。
其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斑和疹,斑和疹都是全身性疾病表现于皮肤的症状。斑指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的症状。可由外感温热邪毒,热毒窜络,内迫营血,或脾虚血失统摄,或阳衰寒凝血瘀,或外伤血溢肌肤所致。疹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的症状。常见于麻疹、风疹、隐疹等病,也可见于温热病中。多因外感风热时邪,或过敏,或热入营血所致。在外感病中,若斑疹色红,先从胸腹出现,然后延及四肢,斑疹发后热退神清者,是邪气透泄的佳兆,是轻证、顺证;若布点稠密,色现深红或紫黑,并且斑疹先从四肢出现,然后内延胸腹,同时大热不退,神志昏迷,为正不胜邪,邪气内陷,是重证、逆证。
水疱主要介绍了白痞、水痘、湿疹、热气疮。白痞又称白疹。指皮肤上出现的一种白色小疱疹。其特点是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白痞的出现,多因外感湿热之邪,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见于湿温病。白痞有晶痞、枯痞之分。色白,点细,形如粟,明亮滋润像水晶的,称晶痞,是顺证;若痞色干枯则称为枯痞,是津液枯竭,为逆证。水痘指小儿皮肤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椭圆形小水疱,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兼有轻度恶寒发热表现者,称为水痘。因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所致,属儿科常见的传染病。湿疹指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丘疹、水疱,破后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面者。多因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发。热气疮指口角、唇边、鼻旁出现成簇粟米大小的水疱,灼热痒痛。多因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上熏。
疮疡主要介绍了痈、疽、疔、疖。痈指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并能形成脓疡的疾病。具有未脓易消,已脓易溃,疮口易敛的特点,属阳证。多由湿热火毒内蕴,气血瘀滞所致。疽指患部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疼痛不已的疾病。具有难消、难溃、难敛,溃后易伤筋骨的特点,属阴证。多由气血亏虚,阴寒凝滞所致。疔指患部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较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的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因竹木刺伤,或感受疫毒、火毒等邪所致。疖指患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根浅、脓出即愈的疾病。因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所致。
以上是中医内科主治中医诊断学涉及到“望皮肤”中的皮肤色泽、形态异常及斑疹、水疱、疮疡的内容,此部分内容考试会涉及临床意义,也会融合到中医内科学疾病中,希望大家可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临床工作和考试打好基础。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推出2022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辅导课程,契合复习备考要求,推出2大班次:无忧实验班、超值精品班。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
推荐阅读:
【中医小讲堂】“望目”知病考点总结!考生掌握!
2022年中医内科主治考点速记&题目演练—内经专题
【中医小讲堂】“望面色”中的青赤黄白黑 !考生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