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饮食失宜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饮食失宜具体内容如下:

(一)饮食不节

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以适量定时为度。若饮食过饥、过饱,或饮食失时,皆为饮食不节。“节”,即节制,含有定量、定时之意。

1.过饥

过饥,是指平素摄食量明显不足,多见于因故缺乏食源,因病进食障碍或不恰当的有意识限制饮食等原因。由于摄食不足,缺乏必需的营养供应,气血生化乏源,一方面使全身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为面色不华,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眩晕,自汗,消瘦等症状;另一方面使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导致病邪入侵而继发多种病症。李东垣《脾胃论》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另外,有意抑制食欲,还可导致厌食等较为顽固的心身疾病。

2.过饱

过饱,是指长期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或中虚脾弱而强食,超过了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以致脾胃难于消化转输而致病。过饱首先损伤脾胃,形成积食内停,临床可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泄泻等症。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次,若食滞日久,则可郁而化热,聚湿生痰,变生他证。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较成人更易伤食致病。若食滞日久,长期营养不良,食与热互结,则可酿成疳积,表现为面黄肌瘦,脘腹胀满,手足心热,心烦易哭等。成人如果饮食过量,常可阻碍肠道经脉气血运行,发生下痢、便血、痔疮等。《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还可导致夜卧不安,如《诸病源候论》说:“夫食过于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此外,在疾病过程中,饮食过量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尚可加重原有病情,或导致余邪复起,旧病复发。

3.食无定时

饮食不仅需要定量,也应定时。因为饮食物下咽后,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转输,小肠的泌别清浊及大肠的传导排泄等。在这一过程中,胃肠虚实更替,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因此,按固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输布全身。若饮食时间失宜,进食顺序颠倒,也会损伤脾胃,有害健康,导致食积、腹胀、腹痛、呃逆、呕吐、泄泻等疾患。故孙思邈《千金要方》说:“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食用了不清洁,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吐泻、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等;或引起某些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伤寒、肝炎等;还可引起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临床表现为腹痛、面黄肌瘦等。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见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此外,尚有化学毒物,如农药污染或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亦会使人中毒。

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