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心悸的诊断原则及治疗原则如下:
诊断原则
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缓、沉、涩、迟等脉象。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治疗原则
心悸的预后转归主要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邪实轻重、脏损多少、治疗当否及脉象变化情况。如患者气血阴阳虚损程度较轻,未见瘀血、痰饮之标证,病损脏腑单一,呈偶发、短暂、阵发者,治疗及时得当,脉象变化不显著者,病证多能痊愈。反之,脉象过数、过迟、频繁结代或乍疏乍数者,反复发作或长时间持续发作者,治疗颇为棘手,预后较差。甚至出现喘促、水肿、胸痹心痛、厥证、脱证等变证、坏病,若不及时抢救治疗,预后极差,甚至卒死。
以上“心悸的诊断原则及治疗原则”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