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津伤化燥的概念、形成及表现分别是什么?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津伤化燥的概念、形成及表现如下:

1.概念

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2.形成及表现

因久病伤阴耗液,或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导致阴亏津少,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的热盛伤阴耗津等所致。由于津液亏少,不足以内溉脏腑,外润腠理孔窍,从而燥邪便由内而生,故临床多见干燥不润等病变。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

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内燥因津液枯涸,失去滋润濡养作用所致。津液枯涸则阴气化生无源而虚衰,阴虚则阳相对偏亢则生内热,故内燥常伴虚热证的表现。临床常见肌肤干燥不泽,起皮脱屑,甚则皲裂,口燥咽干唇焦,舌上无津,甚或光红龟裂,鼻干目涩少泪,爪甲脆折,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症。如以肺燥为主,还兼见干咳无痰、甚则咯血;以胃燥为主时,可见食少、舌光红无苔;若系肠燥,则兼见便秘等症。故金代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说:“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推荐阅读:

2020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情大揭秘!

【高频考点】中医内科学:癌病的考点汇总

以上“津伤化燥的概念、形成及表现”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