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如下:

1.脾在体合肉,是说脾与五体中的肉关系密切,这个肉指的是肌肉,或者叫分肉,是瘦肉,不是肥肉。全身的肌肉,其营养源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只有脾的运化功能强健,肌肉才能丰满壮实,运动强健有力,因此说脾在体合肉。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异常,就会出现肌肉痿弱无力,也应通过健脾来治疗肌肉的这样的病变。另外,由于四肢部肌肉最多,因此,还有脾主四肢的认识。而四肢相对躯干而言,在人体的末稍部位,因此,四肢也被称作四末,而脾主四肢也就被称为脾主四末。

2.脾开窍于口,是说脾与官窍的口关系密切,这主要涉及到食欲与口味。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强健,那么应该表现为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反之,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纳谷不馨,口淡无味。诸如此类的食欲、口味的异常,往往需要治疗脾脏。

3.脾其华在唇,是说脾的精气外华于口唇。若脾气健运,则口唇淡红润泽,反之则出现口唇色淡。

4.脾在液为涎,涎是口腔中所分泌的与消化饮食有关的液体,因食物刺激而出,如曹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其中起止渴效果的就是涎。脾主运化,涎因食而出,故脾与涎关系密切。脾气健运,则涎液分泌充足而又不致流出口外,可以使食物得以正常消化。反之,脾运失职,则易发生涎液分泌的异常。如出现涎液减少或口涎自出等症状。

5.脾在志为思,这个思,从情志的角度看应该是相思之思,同时,思维之思也与脾脏关系密切。思由脾而发,若思太过,则易影响脾的运化,使脾气结聚而产生食少纳呆的症状,即“思则气结”。如思维过于专注时的废寝忘食,相思太过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6.五脏与五时相通应,脾应于长夏。对长夏季节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夏秋之间,农历的六月为长夏,一是说四季之末各十八天为长夏。长夏在五行属土行,脾脏在五行也属土行,同气相求,因此就有脾通应于长夏这样的认识。这种脏时相应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相应的季节,脏气充足,功能易于充分发挥,二是在相应的季节,易于出现该脏的病变。正所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推荐阅读:

2021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如何备考?这四心要做到!

想提高2021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效率?速看技巧!

以上“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