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中医小讲堂】水灾过后防菌痢——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A群、福氏志贺菌B群、鲍氏志贺菌C群、宋内志贺菌D群。目前我国多数地区B群占据首位,其次是D群,再其次是C群。

急、慢性菌痢患者及带菌者。非典型患者、慢性患者及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中有重要意义。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不同菌群间无交叉免疫。全年散发,夏秋呈季节性高峰。

痢疾杆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的数量、致病力及人体的抵抗力有关。菌痢的主要病变部位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者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基本病理变化为肠黏膜的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本病属中医“痢疾”范畴。多是由于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湿热疫毒内蕴肠腑,血败化为脓血而赤白下痢。急性期多属实证,慢性期多属本虚标实证。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并可涉及肝肾。

急性菌痢,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可分为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重型、中毒型四型。普通型起病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状。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健壮儿童,起病急骤,见高热、精神萎靡、四肢厥冷等,可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全身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炎为主要表现,初起可无腹痛、腹泻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和混合型等。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以上不愈者,为慢性菌痢。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和慢性隐匿型3型。

血常规检查,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加,慢性患者可有贫血。粪便常规检查,外观为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细菌培养: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免疫学和核酸检测:具有早期、快速的优点。目前尚未在临床推广应用。

西医治疗,急性菌痢中普通型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和孕妇患者如非必要不宜使用。中毒型菌痢应针对病情,采用改善微循环、解痉、纠正休克、降低颅内压等救治措施。慢性菌痢还应注意改善胃肠功能等。

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痢:治疗原则为清利湿热,调气行血。方药用芍药汤加减。

(2)疫毒痢: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凉血理气。方药用白头翁汤加减。

(3)寒湿痢:治疗原则为散寒除湿,调气行血。方药用胃苓汤加减,或平胃散加减。

(4)阴虚痢:治疗原则为养阴清肠。方药用驻车丸加减。

(5)虚寒痢:治疗原则为温补脾肾,涩肠固脱。方药用真人养脏汤加减。

(6)休息痢:治疗原则为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药用连理汤加减,或四君子汤合香连丸加减。

菌痢的预防应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带菌者应隔离或定期进行随访,并给予彻底治疗,直至大便培养阴性。对餐饮人员、水源管理人员、托幼 人员等应定期粪检,发现患者或带菌者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并给予彻底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尚无获准生产的可有效预防志贺菌感染的疫苗。

相关推荐:

【中医小讲堂】五脏六腑之间的巧妙关系——藏象之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小讲堂】基础知识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经脉循行汇总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推出2022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辅导课程,契合复习备考要求,推出2大班次:无忧实验班、超值精品班。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