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肝硬化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黄疸、腹水、蜘蛛痣、肝掌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门脉高压的表现,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能显示贫血或白细胞减少;生化检查可见转氨酶(ALT和AST)升高,胆红素水平上升,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如PT延长。此外,甲胎蛋白(AFP)在部分患者中可能会轻度升高。
3. 影像学检查:B超、CT或MRI等影像技术能够观察到肝脏形态改变,如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增强且分布不均等特征性变化。同时还可以发现脾大及门静脉系统异常扩张等情况。
4. 肝脏弹性测定:通过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测量肝脏硬度值来评估纤维化程度,对于判断是否为肝硬化具有重要价值。
5. 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上述检查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时,则需进行肝穿刺活检。显微镜下可见到假小叶形成、汇管区增宽及结缔组织增多等典型改变,这是确诊肝硬化的金标准。
结合以上多个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后,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