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如体重下降、腹痛、黄疸等)以及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2. 影像学检查:这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方式之一。常用的技术包括腹部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内部的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肿瘤,并评估其大小、位置及是否有转移。
3. 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血清中高水平的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此项升高,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4. 肝脏穿刺活检:当上述方法难以确定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肝脏组织取样(即肝穿),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来确诊是否为原发性肝癌。这项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侵入性,在决定前需充分权衡利弊。
5. 血管造影:对于部分难以定性的病例,可以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血供情况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
综上所述,诊断原发性肝癌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