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也称为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次数低于正常范围(成年人通常为60-100次/分钟),具体可以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诊断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
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用药情况(特别是β受体阻断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可能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及家族遗传史。同时询问是否有心悸、头晕、乏力、黑矇或晕厥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表现。
2. 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面色苍白、意识状态改变等;进行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心率减慢。此外还需关注血压水平是否正常,以及有无其他系统性疾病体征。
3. 辅助检查:
- 心电图(ECG)是最基本且重要的诊断工具,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特征。
- 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 monitoring),可以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的心电活动变化,对于捕捉阵发性心动过缓尤为重要。
- 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排除结构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动过缓。
- 电生理学研究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以评估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医生可以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做出准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