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原发性肝癌主要依赖于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 超声检查:超声是最常用且经济的初步筛查工具。它可以显示肝脏肿块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等信息,并可评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此外,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以观察病灶血流情况。
2. CT扫描:CT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增强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边界及其内部结构变化。通过对比剂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小肝癌和低分化型肝癌的检出率。
3. MRI检查:MRI在软组织分辨率上优于CT,对判断肿瘤性质、侵犯范围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使用特定的造影剂如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或钆贝酸二钠(Gd-EOB-DTPA),可显著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4.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于部分难以确诊的小肝癌或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情况非常有用。它可以明确肿瘤供血情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5.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PET-CT结合了功能代谢显像和解剖结构成像的优势,在评估肿瘤良恶性、分期以及监测复发等方面有独特价值,但因其成本较高,通常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以上这些影像学技术各有千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