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UTI)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通过尿液检查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指标:
1. 尿常规检查:首先,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等成分的变化。在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中,通常会发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有时还会有少量的红细胞。
2. 白细胞酯酶试验:这项测试用于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酯酶水平,这是一种存在于白细胞内的物质。如果尿液中的白细胞酯酶水平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炎症或感染。
3. 亚硝酸盐试验:细菌在分解尿素时会产生亚硝酸盐,因此通过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亚硝酸盐可以间接判断是否有细菌生长。阳性结果通常表明有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4. 尿沉渣镜检:将离心后的尿沉淀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直接看到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可能存在的细菌形态。如果发现大量白细胞和/或细菌,则支持尿路感染的诊断。
5.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于疑似复杂性尿路感染或者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试,以确定具体的致病微生物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治疗依据。
当上述检查中出现阳性结果时,结合患者的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和体征,可以初步诊断为尿路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确诊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疾病。